如何优化流程推动采购标准化?怎样借电子化开启政府采购效能新征程?如何破题专业化服务升级?3月20日,在20届政府采购集采大会上,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湖北省政府采购中心)(以下简称省交易(采购)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洪泽介绍了近年来省交易(采购)中心的一些改革实践。
靠标准化筑基提质,“四化”建设有效果
“围绕集采机构的工作要求和流程,省交易(采购)中心制定了《省交易(采购)中心关于开展政府采购领域“四化”建设的工作方案》,在政府采购领域深入开展场地建设标准化、工作流程标准化、文本标准化、质疑办理电子化试点工作。”张洪泽介绍,在实践中,“四化”建设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是场地功能更加完善。省交易(采购)中心按照标准高、功能全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场地功能区布局,实现谈判(磋商)不见面、监控全覆盖、评标(评审)无干扰。二是工作流程更加规范。切实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制定了《工作规程与内控制度(试行)》等各项制度规范,进一步优化了工作流程。三是示范文本更加科学适用。编制了《湖北省政府集中采购电子化公开招标文本(最低评标价法)》等5种采购方式6个示范文本。四是政府采购质疑办理更加高效。依托省政府电子采购平台,开发了政府采购质疑电子化功能。质疑的提交、受理、办理、回复等均通过平台实现,平均办理时间显著缩短,得到了采购人、供应商的高度认可。
以电子化破局,开启政采质效新征程
张洪泽介绍,湖北省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是从2019年开始,支持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单一来源采购和询价在内的六种主要采购方式。让采购人、供应商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线上完成计划下达、委托合同签署、采购需求上传、采购立项、投标、开标、供应商直播和演示、视频谈判、二次报价、在线评审质询澄清、评标、定标、合同签订归档等采购活动。
湖北省有38个集采机构和783家社会代理机构使用省交易(采购)中心的交易平台,截止到目前,共完成包段数量2685个,成交金额157亿元。2024年完成包段数量 319个,成交金额21.78亿元,同比增长4%。
“今年,我们会对平台做进一步优化升级”,张洪泽继续阐释,体系架构从传统的模块化架构升级到灵活的微服务架构;实体CA升级到兼容移动CA、电子营业执照等多种方式;电子化服务升级到智慧化服务,全面对接人工智能,实现智能编制采购文件、智能辅助评审、智能客服问答、智能统计分析。目标是让平台更加人性化、便利化,让用户觉得平台是一个智慧助手,以此来提升交易采购的质效。
用专业化护航,构筑公平交易新堡垒
政府采购平台全流程电子化极大方便了采购活动的开展,但人才是政府采购活动的主体,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队伍,没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就不可能构筑公平交易的堡垒。
张洪泽说:“我们高度重视专业化业务队伍的培养,多次举办业务培训和讲座。2023年5月,我们举办了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和政府采购系统业务培训班,邀请了政府采购信息报社社长刘亚利就现代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等,为省市县中心的同志进行了专业辅导,通过培训,大家都有收获。另外,去年我们开展‘提质增效年’活动,以干部大讲堂为载体,让多名干部职工走上讲台,分享政府采购的相关业务知识。通过上述系列活动,省交易(采购)中心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在持续优化交易采购领域营商环境方面,省交易(采购)中心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减轻企业负担。一是持续落实降费减负政策。减免政府采购工程“两金”、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项目投标保证金和采购文件工本费。二是在湖北省财政厅等部门的引领下,积极推动各级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通过省公共资源电子服务系统与国库支付系统信息共享,实现工程款支付网上查询。三是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进一步落实预留采购项目预算一定比例专门面向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采购优惠政策。
最后,张洪泽表示省交易(采购)中心将继续加强与各方的交流协作,推动政府采购事业的标准化、电子化、专业化发展,在财政部门的监管指导下,积极主动作为,不断深化改革,努力提升质效,为湖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